春分祭祀什么
春分不仅是节气,同时也是节日和祭祀庆典,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,秋天祭月的礼制,周礼天子日坛祭日。《礼记》:“祭日于坛。”孔颖达疏:“谓春分也”。清潘荣陛《帝京岁时纪胜》:“春分祭日,秋分祭月,乃国之大典,士民不得擅祀。”民间活动上,一般算做踏青的正式开始,春分的活动:
1、放风筝,妇女小孩放风筝,并在风筝上写上祝福希望天上的神看到。
2、簪花喝酒,在春分这一天,无论男女老少都簪花。
3、野外挑野菜,朱淑真《春日杂书十首》:写字弹琴无意绪踏青挑菜没心情。饮食方面,则有春菜,春汤,春酒等。
为什么春分要祭太阳神
传统意义上,春分是祭祀大明之神、吃太阳糕的日子。大明之神即太阳神,中国传统神话中的太阳神一共有六位,分别是:羲和、炎帝神农氏、日主、东皇太一、东君、太阳星君。明清两代,北京地区祭祀的太阳神,主要是太阳星君。自明嘉靖年间,在北京朝阳门外建朝日坛(即日坛),也就是现在的日坛公园。每年都要在这里举办祭日大典。
其实早在周朝,便已经形成春分祭祀太阳的习俗;唐代是农历二月初一举行,自唐贞元五年,唐德宗立二月初一为中和节,在这一天祭祀太阳,而民间则饮中和酒,祀日神,并互赠刀尺等农具,以鼓励耕作。传至明清,北京也有过中和节的习俗,这在《燕京岁时记》中就有记载:“二月初一日,市人以米面团成小饼,五枚一层,上贯以寸馀小鸡,谓之太阳糕。都人祭日者买而供之,三五具不等。”明清时期在北京日坛举行祀日大典,就是春分,“春分祭日,秋分祭月”,所以说春分吃太阳糕,也没错儿。